斯皮尔伯格偶尔空闲,也会询问卡森伯格《第六感》的拍摄进展如何,他却直摇头有点说不上来,“很古怪的拍摄法,圣诞的镜头并不多,也不会像一些导演一样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拍一大堆尝试性的镜头。”
“他很奇怪,镜头不多不少,刚好合适。就好像真的在脑海里完整的播放过一遍电影似的,而且他拍摄步骤完全是顺着剧情往下拍,并不按照场景来分段拍摄。我明白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演员更好的带入进戏中。可是……也太奇怪了。我甚至敢预测,最后要剪辑的时候,剪辑师一定会大伤脑筋,因为他的镜头根本无需太多剪辑工作,甚至胶片也会非常非常少,完全像是粗剪版本的电影,我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
“……”
斯皮尔伯格也搞不清楚他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有那样拍电影的导演吗?脑容量也太大了。
“这样拍摄岂不是很省钱?”
卡森伯格道:“是啊,按照他这种拍法,电影完工之后也不会用掉一千万美金。而他索要三千万的投资,用在这部电影上完全是多余的,可是你猜他怎么解释?”
“说说看。”
“他说他早知道用不到一千万,剩下的两千万全是用来电影宣传的!天啊,一部恐怖片,宣传预算居然是电影投资的两倍,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当初就不该签下那张合同。”
斯皮尔伯格反而笑了,“至少说明他还没有脑昏,还知道宣传。”
“但愿如此吧。”
卡森伯格摇摇头,不敢苟同,继续说道:“并不止于此,艺术指导已经跟我抱怨了好几次了,他的意见没有半点被采纳。而且包括布景、道具、艺术氛围,圣诞根本就是一个人在做主。电影的风格也一直在改变,中间几段明显在转变色彩风格,我都想打断他继续拍摄下去了。”
说到这里,他不想再继续说下去。
这份投资是斯皮尔伯格同意的,现在他已经对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产生动摇了。
斯皮尔伯格也皱起眉头,哪怕在奥斯卡上,艺术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奖项,美国人更注重电影的艺术氛围。如果一部电影风格不停转变还好说,就怕整体艺术氛围出错。
譬如一部恐怖片,你如果在中间让人笑出声,就算不是烂片也绝对不会是经典。
“你跟他谈过吗,他怎么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