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号对奈莉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剧组正式开拍,她一大早就到了摄影棚,是所有主演中最积极、也是来得最早的。

    虽然演员们还没到场,但因为没开大灯而显得有些昏暗的摄影棚内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人来人往,道具组几乎做好了所有准备,摄影师正指挥着自己的助理和徒弟铺设轨道,打光师也像制片表中规划好的那样,在固定的角落里摆上巨大的反光三脚架。

    每个人手里似乎都有工作在忙,奈莉花了一些时间观察这群隐身于幕后的工作人员,然后从报架上抽了一份今天的《洛杉矶时报》,准备待会儿边化妆边看。

    这些报纸应该是影城方面准备的,这年头许多大公司投拍的影片内景戏通常都在洛杉矶取景,从而带动了一系列以影片制作为中心的产业链,而作为矗立于洛杉矶的大型拍摄场地,环球影城显然吃到了很大一块儿红利,每年上映的电影中,几乎有近一半都在这里租赁过摄影棚,何止是繁华一词可以概括的。

    人气足代表着生意好,相应的附赠服务也就让人满意,每天更换摄影棚报架上的报纸而已,本身也废不了什么钱。

    不过如此繁荣的景象也维持不了几年了,等美国其他几个州逐渐出台了“影视优惠补偿政策”之后,会有大量剧组选择离开大洛杉矶地区,前往其他拍摄成本更低、政府补贴力度更大的州进行影片制作。

    再后来,连澳大利亚和德国这样本土影业并不算特别强势的国家都想尽了办法吸引好莱坞剧组前往拍摄,开出的补偿条款不可谓不优厚,就为了好莱坞的名气,指望这些影片原景拍摄地的名头能带来更多的旅游人群,同时为国家和地区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与知名度,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提高拍摄地周边人群的收入。

    一块儿地方一下子涌进来大群的外来消费者,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原住民肯定能赚到一笔本来不可能赚到的钱,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随着好莱坞剧组的大量外流,渐渐的,在环球影城以及华纳制片厂常驻拍戏的剧组和制片公司越来越少,本土收益自然也在不断下降,到千禧年之后,选择在洛杉矶的大型制片厂内拍摄内景的剧组不足鼎盛时期的百分之二十,当得上一句人烟稀少。

    在收益微薄的状况下,制片厂的所有者们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去修整逐渐破败的厂内建筑,更别说每天提供新鲜出炉的报纸了,那纯粹是做梦。

    至于再后来的事儿,很多人也都知道了,眼见着光靠租赁摄影棚已经无法阻止亏损,环球影城干脆被改成了景区,公开接纳来自全世界的游客,里边儿甚至还有景区方安排的假剧组,装作在拍摄电影的样子,好满足游客们想要围观好莱坞电影拍摄的好奇心。

    某种情况下来说,奈莉能穿到九十年代亲眼见证洛杉矶大型制片厂的巅峰盛况,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早安,奈莉。”

    米勒在合同中为奈莉争取到了单独的化妆拖车,她拿着报纸上车的时候,化妆师加文·泰勒已经等在那里,他们昨天见过一面,此时才能自然地彼此问候。

    “早安,加文,昨晚睡得好吗?”奈莉清楚的记得,昨天上妆时的闲聊中,加文有说过自己最近正被失眠困扰着。

    “我很想回答你睡得不错,但事实上……”说着说着,加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似乎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不靠谱,“……我昨天去星夜玩了,然后约了个伴儿,你知道的,在那里找到中意的伙伴之后,大半个晚上的时间都得花在39照顾39对方身上,所以我昨天到了凌晨三点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