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若晴轻轻点头,“对自己的孩子,我原本是想着只要他们平安健康,衣食无忧的过一生就行了,像普通人一样也没啥不好的。”

    “可是,当后来发现自家孩子那么的出类拔萃,而他自己又有那么多自己的想法,我就改变想法了,不想因为我个人的观点去束缚他们。”

    “有些东西,我认为好,但却不一定适合孩子们,孩子们自己认为好的,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毕竟人生路那么长,他们得自己走,娘你说是不?”

    孙氏轻叹了口气,但还是点了头。

    “晴儿啊,你这些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当初,我和你爹对大安小安也是这样的,很是纠结过一阵最后,还是让大安走了念书那条路,越走越远,走去了京城。”

    “那会子村里好多人都说我傻,就连你爷都骂过你爹,他们说,你们不把孩子念书,孩子老老实实留在你们身边务农,给你们养老送终,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多好?”

    “非得砸锅卖铁送孩子念书,这下好了吧?念了反倒就回不来了,身边冷冷清清的”

    说着过去遭受到的那些质疑,孙氏只是摇头轻笑,眼神里却没有一丝后悔。

    “我和你爹,不后悔。就算被人骂傻,我们也乐意,冷清就冷清,你看大安如今多好啊?夫妻儿子在京城立了足,自个在翰林院里做事,见皇帝的次数比我和你爹见县太爷还要多,多好啊”

    杨若晴走上前来轻轻揽住孙氏的肩膀。

    “娘,你和我爹都是了不起的爹妈,正因为有你们这样开明豁达的爹妈,才有了我们姐弟仨如今的好日子。”

    “你和我爹不冷清,我和朵儿都陪在你们身边呢,小安也是经常回来看望你们,大安虽然远在京城,但他的心也是牢牢跟咱在一起的。”

    “是,是的啊,每回大安家书里面都要问我和你爹的身体状况呢,他心里是有我们的。”

    孙氏也连连点头,儿子孝顺这事,她毋庸置疑。

    因为山高水长,很多时候思念久了,难免就喜欢胡思乱想,就怕他们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

    “对了晴儿,小安可有说几时回家啊?你五叔前几日回来说,小安没给他准话。”孙氏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