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经济”掀起的风吹过通北路的每一个角落。
21:48
晚自习已经结束。
白萝卜、炸豆皮、笋片、鸭血、午餐肉、肥牛卷、香菇贡丸各种食材,规规矩矩地窝在各自的小宫格中,和着“咕咚咕咚”的伴奏,闹闹腾腾地在大骨高汤里翻着,滚着,像一幅五光十色的动态方格图,散着诱人的香味,勾着每一位路人的胃。
面连千丝、千层百叠的饼,正在铁板锅上煎着。鸡蛋、火腿、鸡排、牛柳被过了油,置于一旁备用。饼的外层鼓起来了,金黄酥脆的面皮上嵌着绿油油的葱花,镶着白胖胖的芝麻,“劈里啪啦”地,溅起一圈油花。“唰”,不锈钢平铲在饼面上划着圈,挑出柔软白嫩的内层,成堆的配料被一股脑儿地塞了进去,把这片饼撑成圆鼓的小胖墩。黑棕色的黑椒汁、乳白色的沙拉酱、橙红色的番茄酱,从长长的瓶嘴里冒出来,淋在焦黄的饼皮上,按味,按色,给这群小胖墩分了类。
漏勺一扬,捞起满满一勺的小馄饨。绿色的荠菜、浅粉的肉末、嫩红的小虾,被混着剁碎,揉成小丸,裹在晶莹剔透的面皮中,拱起饱满的弧度。泛白的汤被鲜红的辣油搅红,薄薄的皮也被染了色,一时间竟辩不清这面皮和鲜虾到底谁更红。
烧烤、酸奶水果捞、印度飞饼、鸡蛋灌饼、珍珠奶茶、烤冷面,这些“夜市红人”自然不会缺席。酸甜、麻辣、咸香揉成一团,在街道中奔流,似密网,似皮绳,似黏土,缠着一条条校裤,馋得人挪不动脚。
那抹深蓝在三中学子清一色的浅灰色校裤中格格不入。
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场期末考即将来临。难得地,少年们完成日常训练,又返回学校参加晚自习。
热闹与美食都与他无关。背着书包,靠车而立,俞鑫楠百无聊赖地划着手机,仅偶尔抬头瞟一眼。
风,来去匆匆。人群渐散,人声渐稀。那些生意冷淡的餐车早已收整撤离,只有热门摊点的那几口锅仍在坚守岗位。
收了手机,俞鑫楠双手抱胸,那双棕黑色的眸紧盯那扇老旧的木质玻璃门。
这是一场突击检查。
22:22
节能灯下班了。破旧的书店彻底陷入昏暗。
重量不轻的门被一点一点地推开,披着鸭绒羽绒马甲的小折耳猫从店内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