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宋朝对宦官防范较严,宋太祖严令不许宦官“干预政事“,宦官到一定年资必须转出外任。
故宋代虽有童贯、梁师成等大太监,但宦官之权力并没有凌驾于宰相之上的权势。
相反,童贯等人之所以能成事,还是他们勾结奸相蔡京的缘故,在蔡京的扶持下才能权倾一世,没有蔡京,童贯等人依旧是个屁。
……
而除了皇帝年幼导致皇权旁落,宦官专权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皇帝不理朝政,如宋徽宗,只想当个艺术家,对治国根本不感心趣。
显而易见,皇帝不理朝政,必然导致皇权旁落,那么这旁落的大权由谁来接掌呢?
第一有可能被武将掌握,比如乱世的时期,多是这种情况。
不过宋代自太祖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军权收归中央,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武将自然不能谋反。
那么第二,如果不是乱世时期就有可能被文官、外戚、太监三大势力掌握。
重点是文官的势力如何,如果文官势力强大,还轮不到太监头上;如果文官势力不行,就会轮到外戚或太监之一。
这也就回到了之前我们说的那句话:“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
这里的祖宗之法指的就是太祖赵匡胤颁布的法令,他汲取了前朝的弊端,对宦官的编制人数、官阶高低、权力大小都有明确规定,大大限制宦官体系的发展。
宋史的宦者传部,就提到过,宋政府和决策层在宦官问题上比较重视,一直在限制宦官的人数,以此来限制宦官的势力。
其中,太祖时限制人数为50,要收养养子,必须要满0岁以上,自己没有养父,才可以收养一人。
到了太宗时,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也限制在180人左右,少的可怜。
即使到了南宋孝宗时,因为“宦者员众”,有官员报告给宋孝宗,孝宗命令开列名单,将人数限制在200人以内,后来虽然也有所增加,但也不过增加到250人而已。